话说在广告洋行里,操广告创作省四大权的创意总监,均属洋人天下。点子出自洋人手中,广告洋化自然不庸质疑;这就像华人做事有华人一套做法,道理是一样的。
问题即在于:广告的诉求对象,是设在以讲华语(或方言),写中文为主的华人市场上,洋人想法对上华人看法,终归是洋人的说阿门,华人的说阿弥陀佛了!
就观察所得,概略地归类一下,广告洋相约可分为三大类。
第一类属于翻译上出问题的,其次是属创意上出问题的,最后一类无以名状,姑且归为其他一类。
先谈谈第一类的翻译。二十多年某航以《Double Surprise》的标题,推出一项促销活动,怎知中文译成《双重意外》,让人第一个念头,便联想到该航是否祸不单行而发生了双重意外?
最近的一则香烟广告,说他们的品质及风格上是《无可置信》的。若仔细一想,却正好是说他们所诉求的高品质和低价格,都是不可相信的,意义完全相左呢!
至于第二类的创意,例子也很精彩。有家钻石商打了一系列以萝卜为创意点的广告,看了也直教人莫名其妙!莫非要把人当菜头来砍?原来它是想藉着萝卜(Carrat)与计算钻石重量的克拉(Carat)作双关意义来构思,难怪吾人要《莫宰洋》不可了。
还有一例,是家电器制造商的企业形象广告,该公司原拟塑造出进步的形象,怎奈该广告竟以海龟伐步向海作为主镜!龟对华人而言,可以不是什么进步的东西,甚至一龟步来形容慢吞吞,和进步之有?简直反其道而行!
最后是其他一类。如某汽车商以名人配名车,作为相得益彰的标榜,于是用《良禽择良木而栖,良人择宝马而骑》的标题来做广告。乍看之下,有对仗也有押韵,诚妙品也!可是,一般人对良人约定俗成的解释,可不作名人或优秀人解。醒目的读者可看在眼里,笑在心里!
以上例子只是略举一二,根据观察,其中以翻译出错的情形最为常见。
其实,广告岂只是翻译而已!若没有深入地了解市场的人文背景,然后直接以他们的生活语言来沟通,广告效果必然大打折扣,甚至洋相百出,徒留笑柄而已。
(曾刊载于马来西亚《通报》,1991年3月份)